九四 三郎 (第1/2页)
九州之上,历来都有一些陋习。
比如:比武。
一开始的比武只是为了切磋,讲究以武会友,讲究点到即止。
如若一方认输,另一方必须住手,这才是比武之道。
然而,比武比着比着,就慢慢变了味儿了……
后来的比武,就成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代名词。
一方赢了,也就活下来了;
另一方输了,也就意味着被打死了。
比武变成你死我活便是一种陋习!
因为这个“武”字,上面是一个“止”,下面是一个“戈”。也就是“止戈”的意思。
止戈,就是停止武力、停止讨伐的意思。
比武之前签生死状是陋习,加入江湖帮派之前需要纳投名状,同样也是陋习。
比如《水浒传》里:“豹子头”林冲初上梁山的时候,当时的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伦,便要林冲纳一个投名状。所谓投名状,就是要林冲在山脚随意杀一个过路人,不论这个过路人是好还是坏,提着人头上山就算是纳了投名状,也就意味着正式入伙梁山了。
所以,杨木易每每听到“既分高下,也决生死!”八个字,内心里就会燃起一团无名之火……
一个人就算武功再高,他如果不懂“武”字的意义,那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介武夫!
因为他身上不具备武德,或者说他不讲武德,所以他也就算不上一位武学宗师。
当杨木易看到这高高的擂台两侧,挂着的一副随风摇摆的对联时,内心更是怒不可遏。
对联是这样的:
上联:强者赢钱又赢命;
下联:弱鸡舍财还舍身。
这些狗屁陋习,这些狗屁规矩,得改!得弃!
杨木易忽然脑海中回荡着一首歌:
命有几回合擂台等着,
生死状赢了什么冷笑着;
天下谁的、第一又如何?
止干戈、我辈尚武德。
我的拳脚了得,
却奈何徒增虚名一个;
江湖难测、谁是强者,
谁争一统武林的资格。
小城里、岁月流过去,
清澈的勇气……
洗涤过的回忆、我记得你,
骄傲的活下去……
……
杨木易正想着这首歌里唱的这些词,已经有一位“拼命三郎”攀上擂台去了。
这位拼命三郎,生死状上签的名字是:孟三郎。
杨木易想要阻止他,却已经来不及,孟三郎已然登上了七丈高台。
他的对手,也是此前已经连续赢下多人的擂主,他的名字叫做黄四郎。
擂主黄四郎在高台上等候多时了。
在公证人那里签下生死状时,还需交纳白银二十两,赢了可得白银四十两。
那么,输了会怎样呢?
输了不光二十两银子没了,就连这一条小命也没了!
这就是被武县县民称作“夺命擂台”的高台。
而蝉联多届擂主的黄四郎,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夺命擂主”。
由于打擂的奖金很丰厚,总有许多不知死活的家伙,要登上这座高台去找黄四郎比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