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一十一章 宝巩和春崖 (第2/2页)
“小苗一直就是宝贝啊!”周至笑着揉了揉麦小苗的头发:“就是这一次都没能陪她好好玩一玩。”
“机会多的是嘛!下次再来!”王老爷子摸出个铜板递给麦小苗:“这个你拿着玩儿,刚好和肘子的凑一对儿!”
“哎哟,这个使不得!”周至赶紧起身:“这个太珍贵了。”
“这个是咸丰的,比你的一刀平五千钱母差远了。不当事儿不当事儿!”
“这可是宝巩当千雕母啊!”
仿佛中国古代钱币总有这么个规律,每当通货膨胀时国家就会选择发行大钱。大钱政策对于百姓来说是痛苦的,但对于后世古泉收藏家来说却是一件幸事。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展迅猛,在南京建都。清政府铸钱以滇铜为主,太平军阻断交通,致使滇铜运输受阻。
为了弥补铜料不足和大量的军饷开销,清廷于咸丰三年开始发行纸币和改铸大钱来解决财政问题。一时间各地纷纷鼓铸咸丰大钱,不仅币样层出,而且大小倒置,当百钱小于当五十钱的情况时有发生,混乱的币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些大钱发行量很少,而在发行之前,需要取铜板雕出钱样,用于翻铸,这些钱样,就被称为“雕母”,存世的雕母,那就比铜钱更少了。
现在麦小苗手里的“大铜板”,就是这样的一枚雕母,基本看不出使用痕迹,包浆是一层极其精美的钝化膜,一点锈迹都没有,通身泛有铜光,在灯光下耀人眼目。
雕刻工艺堪称精美绝伦,文字的转折和笔锋表现的淋漓尽致,正面是楷书的“咸丰元宝”四个大字,背后是上下是当千二字,左右是宝巩二字的满文。”
钱肉的表面光洁度犹如现代化的抛光处理。这种巧夺天工的雕样任谁来看上一眼,都能够知道是好东西。
这枚雕母当然不能和周至的汉代一刀平五千钱母的价值相比,但是也是屡屡出现在钱币收藏杂志上的大钱之一,大家的评价这是目前为止世人所知的,最精美的一枚大钱雕母。
“又不是给你的,这是给小苗的,你起个什么劲?”王老爷子的样子像极了春节给孩子压岁钱的老人阻挡家长拒收的模样。
“谢谢小苗给我们找来的鼻烟壶。”启老爷子也跟着摸出一枚寿山石的小印章:“一时间也没凑手的,小苗还没有自己的印章吧?这个拿去玩儿。”
“这是?”周至取来一张纸印了下来,发现上面是“春崖”二字篆书。
启老爷子自己就做过西泠印社的社长,但是老爷子有个习惯,从来不亲自治印,他书画用的印章,全部来自朋友馈赠和自己收集古人印章。
“邓石如,不陌生吧?”
“不陌生,蜀大博物馆里有好几幅他的篆书,我也有一幅他的对联:座上南华秋水;屏间北苑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