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 (第2/2页)
只是张遂呢?
他明明没有地方养鱼!
他究竟是如何处置那条草鱼,从而得到圣眷的呢?
早前猜测张遂将那条草鱼清蒸或红烧,随着张遂并不是被朝廷打压,这个猜测自然不成立,但真相终究是什么呀?
当晚,徐鸿亦是没有回家,由于喝太多的酒而醉倒在桌前,所以被安排在东升客栈过晚。
张遂是唯一清醒的人,倒不是他不想一醉方休,而是这四个人的酒量都太菜。在安顿四人后,便叫上同为军户出身的海宽一起在月下继续喝酒。
相似的情形其实还有不少,辛辛苦苦一个月的新科进士都得到工作分配,在即将各奔东西之时,他们亦是纷纷叫上三五好友选择一醉方休。
不论他们心里如何不舍,第二天的太阳还是照常升起。
只是他们宛如大明朝廷新培育的五百九十八颗种子般,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磨炼后,便洒向两京十三省的土地上,期望从中能够出现几个栋梁之材。
随着新科进士各奔东西,京城明显没有先前那般的热闹,日子似乎一下子回归到平静之中,所有人都在按部就班地忙碌。
原本这时代居民的生活通常一成不变,商贾、工人和农民早已经根深蒂固,这种种的角色很少发生转变。
自从皇帝在耕藉礼上种下一颗棉花种子,事情似乎便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进。
由于海外对华夏的棉布一直处于饥渴的需求状态,皇家织布厂选择不断扩产,致使越来越多的百姓投入这个生产链中。
懂纺织的自然成为织工,而懂印染的可以成为印染师傅,哪怕什么不懂亦可以成为通惠河码头上的一名搬运工。
随着北京城居民整体收入提高,致使店铺的生意越来越好,鼓楼一带的街道显得越来越热闹,外地的商品不断涌进北京城。
北京城还是那一座北京城,但已经显得越来越繁华,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只是这终究是一个封建社会,单是经济的繁荣并不可取,最重要还是政治清明。而今在弘治帝的主导下,各个衙门显得有序地运转。
弘治二年的四月,这注定是要兴起一场大杀戮。
事情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原本朝廷只是查抄一百家金融店铺的账本,结果账本贮藏着超过一百件凶案。
在朝廷下旨查抄叶府的时候,更是出现一件令世人震惊的事情。
叶淇的祖上虽然是南宋宰相叶衡,但到叶淇这一代,叶氏家族早已经没落,而叶淇的父亲仅仅只是一个秀才。
此次因叶荣添而查抄叶府的时候,覃从贵意外发现叶府的窑银竟然高达百万两,而叶淇修建拙政园的预算便达到三十万两。
这一笔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若不是叶淇为官期间贪墨的话,叶家又怎么可能得到如此多的窑银呢?
虽然经营民间金融很赚钱,但亦不可能赚得了一百万两之多,何况叶氏钱庄的利润早已经是一目了然。
正是如此,在覃从贵从叶府抄出如此巨款财产后,有事的不仅仅是叶荣添,还包括六十多岁的人还想着纳妾的叶淇。
在这个事情暴露后,弘治帝盛怒之下着令覃从贵将人即刻解押赴京,而经过一路颠簸赴京的叶淇显得狼狈不堪。
王越亲自主审叶淇,显得开门见山地道:“叶侍郎,你现在找谁都没有用?若仍是不主动交代这些财产的来历,我都察院同样可以奏请斩了你,同时还要依法株连你三族!”
“你威胁老夫?”叶淇已经是蓬头垢面,当即愤怒地道。
王越充满不屑地轻哼一声,显得十分认真地道:“威胁你又如何?你应该知晓,本官眼睛容不得沙子,更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你是想要三族给你陪葬,还是老老实实交代犯罪事实,兴许还要留个后?”
叶淇知道王越跟其他官员不同,其他官员通常都讲一点情面,但眼前这个王砍头压根不留任何情面。
面对夷三族的威胁,他最终选择交代了犯罪事实,亦或者说是部分事实。
跟他狼狈为奸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第一贪官原户部尚书李敏。
他跟李敏本是同年好友,在李敏前往淮安出任漕运总督之时,他当时在户部任职。由于淮安是自己老家的关系,他跟李敏很快便一起合作谋利。
若其他部门或许弄不了这么多钱财,但漕运总督府主管漕运,而且还兼着河道总督,故而每年的工程款便是天文数字。
随着汪直倒台,而怀恩等宦官显得十分容易应付,所以他们两人便从工程款等款项着手,从而贪污大量的工程银。
西苑,养心殿。
身穿龙袍的朱祐樘看着叶淇的供词,虽然对这个事情早已经有所猜测,但看到真相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心里还是忍不住生起一股愤怒和无奈。
从盐政到漕运,还有那些让人捉摸不透的河道工程,无不暴露出大明朝廷的种种弊病。
朱祐樘现在就像是在削一根甘蔗,原以为削掉前面蛀虫的一部分便能继续吃,结果削着削着便发现全都烂了。
大明的官员压根没有几个不贪的,哪怕这个月不贪,下个月便可能会贪。哪怕现在没权没势不贪,但有权有势后就会贪。
清流之所以一直敢于以清廉标榜自己,最主要是朝廷的银子压根不会大量流向翰林院和礼部,他们想贪亦没有机会。
至于他们所收取的冰儆银、炭儆银和别儆银,在他们自欺欺人的观念中,却不认为这种行为算是贪墨。
“着令都察院全权负责清查漕运衙门,漕运衙门上下一干官员不得迁延,若有不然可下狱论罪!”朱祐樘看到叶淇已经交代出一份漕运总督衙门的人员名单后,便大笔一挥,同意由都察院来彻查漕运衙门的贪腐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都察院像是自己手中的一把刀。虽然在抽丝剥茧之下,大明朝廷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虫眼,但只要自己挥刀下去,必定可以让那些人血流成河。
四月十九日,行刑日。
自从进入四月后,行刑仿佛成为家常便饭的事情,每隔几日便处决一批人,以致很多喜欢吃瓜的百姓都没以前积极了。
只是今天的情况不一样,百姓将刑台围得里三重外三重,都想要亲眼见识这一场与众不同的腰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