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2/2页)
这个火车站点并不大,但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性建筑,亦是足够接待驾临这里的皇帝和诸多重臣。
朱祐樘坐到候车大厅的龙椅上,亦是在这里召开了一场会议。
“回禀陛下,京津铁路预计再过三个月便可以完工!”工部左侍郎于铭和新任南忠伯苏伯年面对皇帝的提问,亦是恭敬地上前进行回答。
虽然为了这条铁路,大明几乎是举国之力,亦是一直在赶工程进度。只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他们还有最后的一段铁路没有修好。
不过京津铁路已经没有大问题,毕竟最困难的蒸汽火车已经面世,只需要将整个铁道进行连通便可以竣工。
朱祐樘一直都关注着这个工程,便是满足地点头道:“虽然已经是最后的收尾阶段,但切勿掉以轻心!京津铁路既是肩负解决两地货运的使命,亦是大明王朝百年基业,所以不容有所!”
“臣等谨记!”工部左侍郎于铭和南忠伯苏伯年脸色一正,当即规规矩矩地表态道。
朱祐樘的目光望向在场的高官,却是微微一笑地道:“诸位爱卿,你们刚刚都乘坐了火车,觉得这火车如何?”
“神乎其神!”
“不瞒陛下,臣至今还觉得是在做梦!”
“待到竣工之日,还请陛下准假一日让臣可乘坐此车往天津!”
……
面对这个问题,在场的官员纷纷进行表态起来,对这种神乎其乎的蒸汽火车都不吝啬他们的赞美之词。
朱祐樘的目光落到刘忠身上,却是微微一笑:“刘爱卿,刚刚听闻,你对这个工程的投入有些微词,可是如此?”
“臣对这个工程并不反对,但始终还是觉得大明可以将更多的支出放在水利和开发农业上!”刘忠犹豫了一下,亦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道。
朱祐樘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到兵部尚书刘宣身上。
“臣对这个工程亦是赞成,但臣即便是兵部尚书,自然希望陛下能加大军事的预算!”刘宣并没有藏着掖着,亦将自己的说法说出来道。
朱祐樘的目光扫向国子监祭酒王华等人,显得苦涩地道:“你们心里打什么主意,朕自然清楚!这朝廷的财政就这么多,谁都希望多分一点,可是如此?”
“陛下圣明!”农业部刘忠等官员纷纷拱手道。
朱祐樘面对在场的官员,却是话锋一转:“要想富,先修路!当年李太白的蜀道难,便已经指出如果没有路的话,蜀地跟中原怕是三千年都没有往来。早前有关路的问题,朕跟诸位臣工已经探讨很多次,所以咱们才决定修京津铁路和明缅公路!只是朕发现你们似乎已经安于现状,你们不会真的已经满足大明仅仅只有这条铁路吧?”
此话一出,当即击穿了很多人的内心。
他们确确实实觉得修一条京津铁路已经是巨大的成就,起码十年内都不宜再干其他的大工程,但这个想法无疑是过于保守了。
一些原本以改革派自居的官员亦是突然纷纷意识到自己竟然想要停滞下来,确确实实没有考虑第二条铁道的想法。
朱祐樘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便进行重申道:“朕记得跟诸位臣工有过约定!咱们君臣要开创真正的盛世,要将大明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然我们现在能够让北京和天津通过铁路连通,为何不将这个事情继续推广呢?铁路确确实实需要耗费很多银元,但我们能因为要花钱便停滞下来交给后人吗?”
“臣等有罪!”
“京津铁路不该停滞下来!”
“咱们当为子子孙孙披荆斩!”
……
都察院左都御史万翼等高官坚定想法,纷纷进行表态地道。
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其实什么都不做是最舒服的。只是他们早已经定下强国的目标,如今明知道铁路能够加深两地的融合,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停下来?
“请陛下指明新铁路线,臣等愿为陛下和大明赴汤蹈火!”兵部尚书刘宣坚定念头,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在场的官员纷纷表态,同时好奇地望向朱祐樘。
如果是以京城为中心的话,那么最重要是两条路线,一条自然是北京城跟东北粮仓的联系,一条则是北京城跟江南的连通。
只是从成本来看,最佳的路线无疑是连通东北,这样北京城的粮食便得到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朱祐樘面对众人的目光,却是微微一笑地道:“新的铁路该如何修,你们不该问朕,而是要问一问自己!咱们从哪里修,既能解决朝廷的需求,亦能有益于百姓!”
跟独断专行的皇帝不同,而今的朱祐樘更乐意于将问题交给这底下的官员,然后再由自己做最后的裁决。
现在已经敲定要继续修建铁路,那么既要考虑国家的需求,亦得考虑最核心的的收回成本的问题。
虽然京津铁路投入十分巨大,但天津的货运需求摆在那里,一旦正式开始运营,那么未必不能收回成本。
“陛下,臣以为可修京杭铁路!”工部尚书陈坤挺着大肚子站出来,显得无比认真地道。
啊?
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员纷纷震惊地望向陈坤。
按京津铁路的投入进行计算,一旦大明朝廷要修建京杭铁路的话,那么朝廷至少要砸下一亿银元。
谁都没有想到,这京津铁路都还没有彻底完工,结果陈坤竟然敢开始规划京杭铁路,一条耗资要达到一亿银元的超级工程。
“荒谬,你可知这需要多少财政开支?”
“且不说朝廷能不能负担得起,这生铁该如何解决?”
“京杭两地相差几千里,可知要花费多少年才能修成?”
……
农业部尚书刘忠等官员面对陈坤这个吓人的提案,却是纷纷站出来强烈反对,而且对陈坤个人进行了指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