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金闪烁,状元问世 (第2/2页)
唐寅跪在人群中,他的心跳得像是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尽管他此前自信满满,但终究比试的不是作画和写诗,而是比拼的是学问和能力,现在等待的过程让他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紧张。
特别在亲眼见到皇帝的那一刻,他内心对状元的位置更加的渴望,却是一改以前的洒脱,只希望辅助这位明君为大明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眼前不断浮现出自己名字被宣布为状元的那一刻,那种荣耀和自豪似乎已经在他的想象中上演了无数次,只希望昨天的梦能成为现实。
王守仁等参加小传胪的新科进士同样紧张,只是伦文叙的希望变得十分的渺茫,而严嵩深知自己走入十二人之列已经是祖坟冒青烟。
按说,只有十二名参加小传胪的新科进士才有希望,但其他人员都希望出现奇迹,所以心里默默地祈祷自己能成为状元郎。
奉天殿内传来了响亮的声音,宣布状元的归属——“殿试一甲第一名:唐寅!”
这一刹那,唐寅仿佛被电流击中,全身的神经都在颤抖。
在旁边的人提醒下,他猛地站起来,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般灿烂,只是突然间仿佛不会走路般差点摔倒。
感受到周围投入的羡慕目光后,他终于知晓因何世人都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功名,因一首出彩的诗作博得满堂彩的待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此时此刻,他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亦将会成为整个大明的焦点。
跟乡试和会试公布名次的顺序不同,金榜是从一甲进士的名单开始宣读,然后是二甲进士名单和三甲进士名单。
在这份名单之中,唯有一甲进士才有资格进殿面圣。
“殿试一甲第二名:王守仁!”
殿中的声音再度响起,亦是让王守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狂喜。
虽然他年少成名,但他的父亲王华太过于耀眼,以致大家似乎只知晓他是王华的儿子,却根本记不得他王守仁的名字。
只是现在他成为了新科榜眼,虽然他跟状元的位置棋差一着,但亦已经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殿试一甲第三名:严嵩!”
正羡慕地望着前面唐寅和王守仁的严嵩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嘴巴不可思议地张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论八股文,自己根本不在前三。
论急才和文彩,自己亦无法跟唐寅等人相比。
论背景和家世,自己给王守仁这种官二代提鞋都不配。
只是他竟然被皇帝点为新科探花郎,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涌上心头,他的脸上露出傻傻的笑容,整个人如坠梦中。
“探花郎,请跟本官进殿谢恩吧!”一个传胪寺的官员对严嵩的反应并不意外,脸带微笑地上前轻声道。
奉天殿,俗称金銮殿。
进到殿中,一股无形的威压扑面而来。
要知道,这殿中站着的是大明王朝正四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更是有着早已经名扬天下的一众朝堂大佬。
在湖广亲自一地一尺丈量田亩的农业部尚书刘忠,为大明开疆拓土的靖国公赵承庆,还有当年在京城敢动用尚方宝剑斩杀勋贵的军机阁负责人王越。
当然,最让三人感受到压力的还是龙椅上的皇帝,这位百年难得一见的雄主。
朱祐樘之所以选唐伯虎,既是因为唐伯虎的才华和潜在的治国能力,还有便是华夏不仅需要军队进驻海外,而且还需要华夏的文化瑰宝俘获海外万民的归顺。
随着定诗题明月,三人亦是纷纷拿出了诗作,而唐寅的诗作《把酒对明月》最为耀眼。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亦已登天子船,我亦要上长安眠。
奉天殿上一圣君,万树梅花月满天。
……
传胪大典结束后,文武百官和新科进士恭送皇帝离开。
朱祐樘对这场传胪大典还算满意,只是这终究是一种仪式,从奉天殿离开便径直前往西苑的养心殿处理政务。
今日的荣耀注定属于唐寅、王守仁和严嵩三人,他们将进入最为风光的御街夸官环节。
三人从御道离开紫禁城,随着礼队向左拐,便来到了张贴金榜的地方。
按历年惯例,金榜会悬于长安左门,此门又称龙门,有鱼跃龙门之意。
在金榜高悬昭告天下之时,顺天府尹、宛平和大兴两个县令向三人走来,给他们三人分明戴上了大红花。
唐寅三人被扶上高头大马,而后便踏上早已经人满为患的长安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们三人身着华丽的袍服,胸前佩戴着象征荣誉的大红花,正是春风得意地骑着马走在长安街上。
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一起欢呼着,为这三位新晋的状元郎、榜眼和探花郎大声喝彩。
唐寅为状元郎并没有引发舆情,且不说早前的造谣已经大白天下,而且现在的状元郎可是要出海历练的。
且不说唐寅已经证明他的真才实学,单是他敢于前往海外任职的勇气,大家便已经没有理由对这种为大明冒险的人质疑。
这一刻,唐寅、王守仁和严嵩的风光无限,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骄傲和自豪。
只是他们心里都清楚,此次的风光之后,他们需要全心投入新的工作中,力争成为大明王朝的栋梁之才。
特别是他们即将前往海外,亦需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