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八零文学 > 文豪1978 > 第519章 报业女王

第519章 报业女王

  第519章 报业女王 (第1/2页)
  
  今年的坎城电影节在5月23日晚闭幕,香江与法国有七个小时的时差,坎城举行颁奖礼时香江这边是凌晨。
  
  《寄生虫》获得金棕榈大奖的第一时间,《天天日报》守在坎城的记者便将消息传回了香江,
  
  发布了这条独家新闻。
  
  当日,《天天日报》销量破30万份。
  
  之后连续几日,《天天日报》销量居高不下。
  
  作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坎城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地处亚洲的香江也在其影响力辐射范围内。
  
  香江电影横扫东亚影坛多年,但要说国际性奖项,却少得可怜。
  
  六十年代胡金铨和李翰祥在坎城拿个技术奖项都能被香江媒体吹捧成大导,如今许鞍华以《寄生虫》摘得金棕榈大奖,自然值得所有媒体大书特书。
  
  5月的最后几天,香江各大娱乐报刊的头条几乎都被《寄生虫》的相关新闻占据,舆论被彻底引爆。
  
  香江第一座金棕榈奖杯,怎麽吹都不为过。
  
  更何况许鞍华之前可是凭藉着《楚门的世界》已经在坎城电影节获得了三个奖项了,如今再获大奖,更加名正言顺,顺应人心,
  
  市民们的反应很真实,在一片关注丶热议中泛着浓浓的骄傲之情。
  
  「香江之光」这个词被再度提及,只要是跟《寄生虫》沾边儿的人都配得上这个称呼。
  
  多年以来香江电影在东南亚地区称雄这件事,不仅让香江市民感到自豪,也让许多香江电影人感到骄傲。
  
  但这种在港台丶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很难扩散出去也是事实,香江的市场实在太小了,这几年逐渐养成了外向型的电影市场。
  
  眼下湾岛丶东南亚的潜力已经被压榨乾净,对日韩的渗透十分艰难,更别提向亚洲以外的区域和国家发展。
  
  香江电影的局限性已经逐渐显露,许多香江电影人都明白这一点。
  
  有些人是醉生梦死,只想赚快钱,比如新艺城和许多小电影公司。
  
  有些人还在徒劳挣扎,希望冲破地域限制,比如嘉禾。
  
  嘉禾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在于它能连续挖掘出李小龙丶程龙两位动作巨星,不幸的是它屡次冲击国际的想法总是不顺利。
  
  李小龙曾经有机会带领嘉禾走向国际,但却骤然离世;程龙80年冲击好莱坞也落得一败涂地。
  
  许观文没走好莱坞那条路,而是以文艺片走向国际,他倒是成功了,可许观文的成功与嘉禾没什麽关系。
  
  「林氏·—」」
  
  这个名字如同魔咒一般萦绕在邹文怀的头顶,让他心烦意乱。
  
  自七十年代成立嘉禾,他斗败了影坛巨无霸邵氏,压制住了超新星新艺城,可对于林氏这个新对手却没有丝毫办法。
  
  短短几年时间,林氏的膨胀速度远超他的想像,也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
  
  最可怕的是这样急速扩张的林氏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短板,制片丶发行丶院线丶投资-—
  
  邹文怀当初能够击败邵氏,靠的就是舍得砸钱,他在香江首创卫星公司制度,让明星丶名导自己当老板。
  
  但他还是没有摆脱一般香江老板的短视,在嘉禾成功做大后,分红能拖就拖丶能赖就赖,一度逼得心腹大将洪金宝都差点资金断裂。
  
  早几年邵氏老迈不堪,新艺城内斗不休,他的这种短视还未显露什麽问题。
  
  近两年林氏异军突起,陶玉书撒钱如流水一般,直接将邹文怀打蒙了。
  
  跟陶玉书比起来,他当年砸钱力度太小儿科了。
  
  邹文怀明很清楚陶玉书砸钱的威力,却毫无办法,只能坐视林氏一步步做大。
  
  因为他不舍得像陶玉书那麽砸钱,在他看来,这种砸钱的方式简直是丧心病狂。
  
  我当老板就是为了赚钱,把钱都分给下面的人,那我还赚什麽?
  
  本来双方针锋相对,林氏势头虽猛,但他觉得对方是赔本赚吆喝,心里还有几分安慰。
  
  可最近林氏投资丶出品的电影斩获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让邹文怀的心情彻底败坏。
  
  金棕榈大奖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荣誉,如果只有荣誉,全世界怎麽会有那麽多制片公司每年前赴后继丶趋之若鹜的送影片参展?要知道这些艺术片中相当一部分是回不了本的。
  
  因为奖项背后所伴随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坎城电影节这种级别的电影节,只要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影片几乎不存在亏本一说,除非投资过大。
  
  如果能够侥幸得奖,别的不说,少不了要在欧美发达国家上映一圈,光是海外版权买断就足够赚得盆满钵满。
  
  一部金棕榈大奖,收益起步至少是大几千万港元的收益,比程龙的电影还赚。
  
  如果林氏只是偶然一部电影获奖的话,也不值得邹文怀大惊小怪。
  
  问题是林氏成立这几年,国际性奖项就从来没断过。
  
  许鞍华丶章艺谋丶陈凯戈这些导演支撑起了林氏的艺术片业务,也为林氏带来了强大的助力。
  
  两年前,当邹文怀听说林氏要执行商业丶艺术两条腿策略时,心中嘴笑不已。
  
  认为陶玉书太过天真,把做生意当成了做作业。
  
  可事到如今,即便身为竞争对手,邹文怀也不得不佩服陶玉书的眼光卓绝,
  
  不仅仅是因为她有勇气投资艺术片,更关键的是她的慧眼识人。
  
  邹文怀又修正了一下想法。
  
  不能完全以陶玉书「慧眼识人」概括,林氏艺术片战略取得的成功,跟陶玉书背后的那个男人也有分不开的关系,要知道许鞍华的两部电影可都是改编他的。
  
  想到这里,邹文怀心中升出几分悔意。
  
  如果那年《楚门的世界》获得成功后,他没有只顾着眼前利益将林氏推向对立面,也许现在一切都会截然不同。
  
  随即,邹文怀又自嘲的摇了摇头。
  
  这世界上没有如果,即便有如果,焉知林氏羽翼丰满后不会主动背叛呢?
  
  在邹文怀盘算着金棕榈大奖为林氏带来的收益时,林氏也在进行盘点。
  
  在坎城电影节闭幕的第三天,余玉溪带队回到了香江。
  
  《寄生虫》剧组所获得的巨大欢迎自不必提,从导演到主演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所到之处,影迷云集景从,人山人海,媒体记者成群结队。
  
  凡是与《寄生虫》有关的新闻全都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不少报刊的销量因此销量暴涨,其中玉郎机构旗下的几家媒体更是吃尽了红利,
  
  除了剧组成员们,林氏这个影片的幕后投资人获益是最大的。
  
  《寄生虫》在获得金棕榈大奖后成为了各国片商竞相追逐的焦点,但这次林氏影业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以买断的形式出售电影的海外发行权。
  
  而是区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买断丶分成策略,最后电影成功签了21份买断合同,5份票房分成合同。
  
  这5个采用票房分成合同的国家均是美丶法丶日等发达国家。
  
  即便是放弃了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买断费用,《寄生虫》依旧为林氏创造了620万美元的交易额。
  
  等未来电影在各国上映,版权继续出售,《寄生虫》为林氏影业创造的效益还会进一步扩大。
  
  再加上余玉溪等人带到电影节的其他影片的版权买断费用,这次电影节林氏影业的版权交易额达到了近1500万美元之巨。
  
  折算成港元,接近1.2亿。
  
  收获之丰厚,令人震撼,也为最近正需要资金的陶玉书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在5月的最后一天,明报大厦8楼举行了一场茶话会形式的聚会,
  
  会上,金庸为明报集团诸多骨干力量颁赠长期服务奖状及金牌,感谢三十年来员工们的辛勤服务和卓越贡献。
  
  同时,他还在会上宣布:因年事已高,不胜剧繁,退休之念存之已久。自6月1日起,他将不再担任《明报》社长一职,只担任明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次日,《明报》刊出「本报专讯」,《查良镛今日卸社长职,续任明报集团董事长》,公布了这一决定。
  
  前段时间一直有消息传金庸将要退休,还有媒体传他将在退休后隐居国外。
  
  现在消息被证实,消息一出,香江报业舆论一片热议。
  
  与此同时,金庸第一次正式向外界透露了出售《明报》股份的意愿。
  
  一时之间,香江报业风云变幻,一些之前就已经在暗中与金庸有接触的买家化暗为明,不断通过媒体表达对强烈的收购意愿。
  
  百乐门的郑经翰更是直接对着记者的镜头挥舞钞票,直言「只要查先生点头,这张十亿支票就会奉上」。
  
  他们这些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把水搅浑。
  
  但更多的买家还是按兵不动,其中就包括了陶玉书。
  
  当然,陶玉书也不是什麽事都不做,她只是没有再跟金庸接触。
  
  6月中旬,陶玉书接受香江知名财经报纸《信报》专访,在被问到对旗下林氏影业丶玉郎机构等公司未来业务规划和发展方向时,她表示:
  
  林氏影业目前发展情况良好,未来将会在经营港台丶东南亚地区业务的同时,布局内地市场,
  
  并积极推动与美日等国的合拍计划,推动林氏影业立足亚洲,面向全球的战略。
  
  在谈到玉郎机构的发展时,陶玉书认为文化产业潜力巨大,漫画与动画丶游戏等行业密切相关。
  
  未来玉郎机构将在专注漫画业务的基础上,投资动画丶游戏等内容产业,形成以漫画为中心的内容产业集群,打造亚洲第一流的动漫游戏公司。
  
  她还表示,目前玉郎机构的业务庞杂,她会在适当的时候剥离非核心业务。
  
  玉郎机构以漫画起家,核心业务自然是漫画,说到玉郎机构的非核心业务,记者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天天日报》等媒体业务。
  
  「计划已经提上日程了吗?是直接出售,还是剥离整合呢?」
  
  面对记者的追问,陶玉书却表示这是内部机密,无可奉告。
  
  待这篇专访见报后,玉郎机构股价应声而跌。
  
  资本市场最是现实,《天天日报》这几份媒体算不上玉郎机构的核心业务,但却实现了公司的多元化经营。
  
  陶玉书说要剥离媒体业务,虽说有专注主营业务的优点,但同时也相当于是限制了玉郎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也让资本市场对这家公司的想像力大打折扣。
  
  看到这份专访后,许多人都感到异。
  
  入主玉郎机构一年半时间,陶玉书的作风历来稳健,公司的业绩也是蒸蒸日上,这次的采访完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