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开国朝会,第一次调整【求订阅】 (第1/2页)
灯影摇曳。
貂蝉仔仔细细的给曹操穿配着龙袍。
大魏的龙袍,采用玄色。
所谓玄色,与黑色其实有些差别。
玄色是各种颜色融合在一起,包容万色而形成的黑。
并不是直接染出来的墨黑。
秦朝尚黑,始皇帝的龙袍,准确的说也是玄色。
曹操觉得玄色龙袍,比后世的明黄色龙袍,要威武霸气的多。
其以云锦绫罗织造,以黄、红两色为线,上绣龙、翟纹,以及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即日、月、星辰、山河、龙、花、鸟……又以九龙为主体,分别在前胸、后背、两肩和前后膝盖部位,加上衣襟,袖端,正龙各绣一条。
九条龙,是气运之极,取周易中的九五至尊,飞龙在天之意。
貂蝉身上穿的是贵妃服饰,上有凤纹。
但凤的尾巴,头冠上的翎羽,数量不同,对应后宫的品秩。
只有皇后,才能穿配最高等的凤袍。
皇帝的头冠,没有用汉时常见的垂帘冠。
汉时的帝王戴垂珠冠,有山河日月加身的寓意,又可以适当的保持神秘感,天颜不可视。
曹操试了下,垂珠冠太不方便,关键是特么的挡视线。
他以武立国,把皇冠改成了武冠,戴着也简单,发髻往里一束,穿上龙簪便可,英武逼人。
曹操打量龙袍,问貂蝉:“哪条龙是你绣的?”
貂蝉明眸闪阖:“陛下如何知道这龙袍,有我的绣工?”
“倾儿姐她们几个也绣了,都抢着绣夫君胸前的正龙。
我绣的是夫君内襟那条小龙。”
为什么有一条龙,会绣在里襟?
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对称。
于是将一条龙绣在里襟。
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与至尊之数吻合。
外表看起来又很对称,追求美观性。
曹操翻开里襟,果然看到一条小龙,足下踏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貂蝉原是宫里的女官,绣工极好。
曹操:“貂蝉啊,开国后,不同于之前,咱家内库,怕是要缩水。”
貂蝉吃了一惊,抬眸来看曹操。
“你对衣冠,服侍如此擅长,而治世和乱世的一个不同,是购买力会快速复苏。
你去找青玉和雪锦(白珂),伱们仨做一门生意,可以给内库创收。
她俩对消息搜集有专长,你开一家染织服侍类的商铺,遍及各地主要城池。
她俩负责将其与消息搜集联系起来,通过各地对锦绣,布匹的购买力,也算是对各地贸易的一种普查补充。
前些时日,织布的机械有突破,接下来会在大魏各地推广,逐步增加纺织业的体量。
你来做这门生意,想赔钱都难。”
要知道这个年代,布匹,锦缎和金银等值。
蜀锦有很长一段时间,直接当钱用。
所以这是一门抢钱的生意。
各家士族都在做,经西域,往外出口更是天价。
曹操还有别的打算,先让貂蝉把摊子支起来。
卞媚那边有现成的人手。
“知道了。”貂蝉喜悠悠的应了。
“你回吧,朕走了。”
曹操穿好龙袍,腰缠帝王玉带,龙行虎步的去了。
貂蝉在后方打量,曹操穿上龙袍,愈发威严逼人。
他出了起居室,典韦,许褚便从门廊两侧跟上来。
这俩货也换上了新的战甲,上有工造纹密布,威武异常。
出了后殿建筑群,前方就是理事的正殿。
大殿宏阔,正门两侧,各有十八根巨木打造的立柱,要三四人才能合抱。
立柱下方,以青铜为基座,高度超过七丈,上有雕琢的盘龙纹。
大殿整体以榫卯结构搭建。
房檐上有瑞兽的石雕,华丽庄严。
曹操进来时,百官已提前了一刻钟入殿。
文武两列,恭敬等候。
初立国,曹操调整了一些制度。
但并未急于求成。
中央仍沿用此前的官制。没有追求更精简高效,诸如后世的三省六部制。
有些事,要循序渐进,当下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曹操在主位入座,下方三呼万岁。
遂进入朝班环节。
众臣依次启奏各自负责的事。
开国后的首次朝会,最重要的议题,是颁布了一项新制。
这是曹操结合后世经验,率先提出,由核心层的几人,丰富完善形成的三长制。
什么是三长制?
所谓三长,就是五家为邻,设一邻长;
五邻为里,设一里长;
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三长制与均田制最好是相辅而行。
但这个需要后续再次改革,前期要一步步来。
先说三长制,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
也就是将曹魏此前对人口的严格普查,更进了一步,落实的更具体。
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
原本依附于士族、豪强的农户,将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
其目的在于杜绝地方士族,豪强林立的局面。
将他们藏匿不报,作为私用的人口,都记录在册。
这是一项从根本上遏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
要知道世家大族,在地方拥有众多宗族、部曲,甚至是私兵。
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拥人口。 这些豪强士族,是地方大户,宛如土皇帝。
他们的存在,给地方割据,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